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6日报道,小行星一直在我们的太阳系周围盘旋,有时撞向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。然而,并非所有小行星都是行星杀手。虽然有些小行星体积巨大,但其他一些相当小巧。那么,有据可查的太阳系最大、最小的小行星分别是什么?
简而言之,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,其直径近950公里,约为月球直径的四分之一。最小的小行星更难确定,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认定的最小的小行星被称为2015 TC25,直径约为2米。一些定义称小行星的直径必须至少达到1米,但并非所有科学家都同意这个下限。
“小行星”这个词很可能是德国天文学家威廉·赫舍尔于1802年首先使用的。小行星不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炽热球体,而是含有尘埃、冰块、有时还有金属的小型岩体。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西南研究院的天文学家西莫内·马奇对趣味科学网站记者说:“它们显然与‘星’无关。所以说,这一开始就是个模糊的名词和定义。”
普遍认为小行星是在太阳系早期形成的,当时太阳被厚厚的尘埃云包围。随着尘埃在数千万年里逐渐冷却,它们开始凝结成越来越大的块状物,而随着它们碰撞并聚合在一起,质量也有所增加。最终,其中一小部分天体获得了足够的质量,成为行星。但马奇说,剩下的一小部分“仍像桌子上的面包屑”。这些“面包屑”中的一部分变成了小行星。